历史沿革
因应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,学校于2002年7月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,整合了原电化教学中心和网络中心,2009年增设校园卡管理中心,于2019年更名为信息技术中心。作为学校信息化整体规划、建设、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性业务部门,信息技术中心具体负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运维、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、业务系统建设和数据资产管理、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工作,为学校教学、科研、管理与服务提供信息技术保障。
发展现状
学校信息化建设自1999年校园网建设开始,历经十余年,从无到有,稳步发展,已成为全校师生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保障,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事业发展。
1. 信息化基础平台已具规模。一是基本完成校园网络全覆盖。建设了基本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物理线路,敷设了光缆总里程约200公里,信息点达3万个;校园网出口带宽6.42G,实现了主干万兆,百兆到桌面;校内还建有安防监控和校园卡金融专网两张物理网络。二是实现IT硬件资源高效共享。先后于2007年、2013年建设了两个标准的IDC机房,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了共享服务器群、集中存储和共享灾备平台,建成了可灵活扩展的动态数据中心,集中管理的服务器、存储设备超过550台,为各部门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硬件支撑和安全保障。三是建成了基础数据支撑平台。在统一学校数据标准的基础上,建立了公共数据交换平台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、综合信息门户,为实现跨部门协同办公提供了前提保障。
2. 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逐步完善。学校现建有多媒体教室279间并实现网络智能控制,还建有课程中心、外语网络教学平台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多个网络辅助教学平台,互联网环境下的备课、授课、自主学习和互动教学越来越多地为师生们所接受;各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、精品视频公开课、精品实验课和双百案例课等课程资源日益丰富,不断推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。
3. 校园一卡通系统有效提升服务信息化水平。校园一卡通系统于2010年6月建成并投入运行,校园卡金融专网与校园网、中国银行内网、校技术防范网、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和后勤物流网等互联互通,实现了就餐、购物、网上电子支付等商务消费功能,门禁、借书、上机、上课、设备管理、体育锻炼、诊疗等身份认证功能,图书借阅、会议签到、考勤、教室中控、课外学分认证认定等信息管理功能,对账、调账、发放补助、校银直连等财务结算功能,逐步实现校园卡服务的全覆盖,极大便利了师生员工的工作和生活。
4. 管理信息化稳步推进。教务、研究生、学工、人事、财务、科研、国有资产、安全保卫和后勤保障等部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强。OA系统、校园“一卡通”、教务管理系统、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、财务管理系统等二十余个管理信息系统广泛使用,提升了学校管理效率与过程监控能力,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与决策水平,使学校管理信息化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发展思路
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,以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)》和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(2011-2020年)》为指导,以建成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为目标,大力实施信息化战略,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全方位创新,用信息化支撑教育理念、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变革,以构建智慧化教学和科研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融合,以促进数据高效流转利用为核心提升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,构建学校事业发展的信息化支撑体系,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。
建设目标
以人才培养、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,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和信息化公共设施建设,以稳定、安全、泛在的网络为依托,充分运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移动互联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,构建云、网、端一体化和整合协同的信息化支撑体系,促进教学、科研、管理和服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创新,实现资源数字化、应用集成化、服务平台化、传播智能化、校园运行智慧化,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,基本建成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智慧校园。